手勢作為人們與生俱來的一種自然交互方式,能最大限度減少認知和溝通成本,在汽車人機交互中同樣具有巨大的發(fā)展?jié)摿ΑJ謩菘刂颇壳耙琅f是比較新的技術,主要搭載在高端車型上,比如寶馬全新7系、5系以及X3車型等。除了奔馳、寶馬、福特、大眾等汽車廠商,還有德爾福、大陸等供應商,英特爾、微軟等科技公司都在紛紛布局,成為繼語音控制之后,另一項受到追捧的技術。
好的交互設計應該是能夠幫助駕駛者更高效地操作、更輕松地駕駛。但目前汽車交互方式更偏向于使用者的視覺和聽覺,這是目前業(yè)內(nèi)普遍存在的問題。減輕駕駛過程中視覺和聽覺過多的信息處理負擔,把信息平衡到所有感知器官中,手勢控制顯然是重要未來人機交互的重要發(fā)展方向。
其實在游戲領域,任天堂和微軟等游戲公司早就研發(fā)了手勢交互產(chǎn)品,通過攝像頭識別常見的手勢和身體動作,用戶不必重新學習復雜的命令和控制工具,徹底顛覆了傳統(tǒng)游戲的交互方式。
一般而言,手勢控制由3D攝像頭、控制單元組成。其中3D攝像頭包括攝像頭、紅外LED、傳感器等對手部動作進行捕捉,然后利用相應的圖像處理算法去識別手勢的類型,從而下達相關指令。不過傳統(tǒng)的手勢交互需要操作者佩戴手套或者其他輔助識別的器材,但在日常駕駛中這顯然是不切實際的,因此在汽車中,手勢控制對傳感器或者攝像頭的要求會更高。
目前的手勢識別技術主要分三種技術路線。一是ToF技術,以寶馬、大眾為代表,通過計算光線的傳播時間來策略距離,同時根據(jù)距離的不同來判斷手指位置和動作;二是結(jié)構光技術,以英特爾為代表,這個與ToF類似,不同之處在于采用的是具有點、線或者面等模式圖案的光;最后一種是毫米波雷達,原理同樣與ToF技術基本相同,只不過測量的介質(zhì)從光線變成了無線電波,谷歌發(fā)布的ProjectSoli就采用毫米波雷達傳感器。
手勢控制的誕生是為了讓人機交互更協(xié)調(diào),但現(xiàn)階段這項技術的發(fā)展還遠沒超越按鈕、觸屏等方式的用戶體驗,這也注定了它目前不會是市場的“寵兒”。不過目前的手勢控制都是屬于輔助駕駛系統(tǒng),以安全和降低認知負荷為主要目標。在未來自動駕駛普及后,汽車逐漸由駕駛工具向生活空間轉(zhuǎn)化,汽車手勢的安全需求也逐步讓位于娛樂需求,這時手勢交互將會有更大的發(fā)揮空間。